【同辰资讯】地产开始卷公摊了?
- 时间:2024-09-27
- 作者:同辰建筑
- 浏览:274次
- 分享:
近期,“零公摊”与“取消公摊面积”的议题在各大城市间迅速升温,成为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的焦点。
9月初,湖南湘潭发布新政策,允许房地产开发商按住房套内面积进行销售宣传。如同催化剂一般,使得这一话题的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引发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与关注。
这场“卷公摊”的竞赛中,众多头部企业展现出了高度的参与度和竞争力。从西安到长沙,再到北京五环外的广阔区域,一批“零公摊”的楼盘正如雨后春笋般密集入市。这些项目通过巧妙设计,如“赠送”阳台等半敞开空间,成功实现了实际得房率的大幅提升,部分项目甚至能够超越100%的得房率标准。
为了支持这一趋势,深圳、珠海、浙江、长沙、佛山、肇庆等多个城市已相继出台明确政策,通过放宽阳台尺寸限制、允许空中绿化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等方式,间接促进了项目得房率的提升。这些政策不仅为开发商提供了更大的设计自由度,也为购房者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和选择。
公摊面积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房地产热潮,为加速资金回笼,地产商创新销售模式。1954年在香槟大厦首推公摊面积概念,通过扩大公共面积降低单价吸引买家。此后,该模式被其他地产商采纳并推广。90年代,公摊面积制度引入内地期房预售,成为商品房销售常态。为规范此制度,1995年建设部发布相关试行规则,明确公摊面积的计算与分摊标准,此后在内地逐步完善并广泛应用。
国外(如欧美)购房多按套内面积或整体房屋计算,不涉公摊面积。房价与物业费基于套内使用面积,公共区域费用由开发商或物业承担,合理分摊至售价与物业费中,比例透明合理。这使得购房者能清晰了解购房面积及费用。
国内的公摊面积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不透明,容易引发纠纷;同时,一些开发商也存在夸大公摊面积、损害购房者利益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比例仅为大致范围,并不能作为具体的购房依据。实际购房时,公摊面积和实际使用面积的比例会受到具体楼盘的规划设计、建筑质量、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于公摊是否取消,每次争议不休的就这几点:
01 能否取消公摊面积,按“套内面积”单位计算:
支持者:取消公摊面积可以让购房者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所购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避免被公摊面积“坑”了钱。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开发商在公摊面积上的“猫腻”,保护购房者权益。
反对者:公摊面积是楼栋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必要组成部分,取消公摊面积可能会导致公共设施建设不足,影响居住品质。此外,取消公摊面积并不意味着房价会下降,开发商可能会通过提高套内面积单价来弥补损失。
02 公摊处能不能不要物业费、取暖费:
支持者:公摊面积并非购房者直接使用的部分,这些费用应该只针对购房者实际使用的套内面积进行计算。
反对者:它是楼栋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必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小区整体环境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公摊面积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费用。
03 公摊面积没有统一的计算标准,根本算不清:
支持者:应该制定统一的公摊面积计算标准,并加强监管和透明度,让购房者能够清晰了解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和结果。这有助于减少开发商在公摊面积上的“猫腻”,保护购房者权益。
反对者:公摊面积的计算涉及多个复杂因素,难以制定统一的计算标准。此外,即使制定了标准,也可能因为开发商的违规行为而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从本质上来说,购房者在意的不是公摊大不大,而是为了公摊多付的那笔钱,在意的是为什么不可以按照套内面积计算房价。
按套内面积计价与公众普遍期望的“取消公摊面积”实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选择建筑面积或套内面积作为计价基础,仅仅是计量方式上的差异,其本质并不足以引发购房成本的显著波动。
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它赋予了购房者更加清晰、透明的房屋信息知情权。在套内面积计价体系下,购房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并衡量自己所购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所见即所得”。
“卷公摊”的根本目的仍是竞品质和“卷销售”,这一转变并非源自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房地产市场内部自发的调整,由房企敏锐地捕捉市场趋势并主动跟进,主动减少甚至力求“消灭”公摊面积,这背后深刻反映了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然迈入了买方市场阶段。
买房送装修,送家电,送车位,送面积,已经逐步成为现实,未来,买房送户口是否会成为新一、二线城市的政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同辰建筑 赵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分析总结,仅供参考
▌来源:同辰建筑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