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辰案例】百米高层工业厂房项目超限结构设计咨询
- 时间:2024-11-29
- 作者:同辰建筑
- 浏览:474次
- 分享:
深圳市的“工业上楼”政策是针对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和产业升级需求,通过建设高层厂房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创新举措。
工业上楼项目具有柱网柱跨大、建筑层高大、建筑使用活荷载大的特点。对于高层超限结构方案的工业上楼项目,成本控制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司项目案例情况。
项目案例介绍:
01建筑概况:
项目地上为单塔楼,建筑高度为96.8m,总建筑面积约10万㎡,其中地上约8万㎡,建筑功能为工业厂房。
整体效果图
02结构概况:
本工程为丙类工业厂房建筑,按7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建筑物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0.70 kN/m2 。
结构共3项不规则,其中平面不规则2项(塔楼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竖向不规则1项(尺寸突变),为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目标设定为C级。
结构柱网典型尺寸:9~10米x 9~9.6米;
结构层高:一层 6.0m,二到六层 5.4m,七层到二十层 4.5m。
典型2~3层建筑平面图
楼面设计活荷载:一层15kpa,二到三层10kpa,四到十一层8.5kpa,十二层到二十层6.5kpa。
活荷载楼层分布图
03工作思路及过程:
鉴于本项目呈现出柱网跨度大、设计荷载数值高以及结构超限等显著特性,于方案初步设计阶段,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材料、各类构件以及楼盖体系方案展开细致的比较与甄选,全力达成与项目实际需求的高度契合,以此保障结构方案选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项目筑牢坚实的结构基石。
在初步设计向施工图设计的推进过程中,着重对构件三维予以精准把控,旨在获取更为充裕的使用空间,从而更为出色地将建筑方案的构想转化为现实。与此同时,针对抗震超限的关键构件,明确界定加强措施的实施范围,确保强化举措有的放矢、精准无误;在构件设计过程中清晰区分强弱,既充分满足抗震性能的严苛要求,又有效规避过度设计的弊端,实现结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兼顾,使项目在结构设计层面达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优整合。
关键工作列表
04服务模式:
本项目采用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全面覆盖从方案选型、计算模型构建,直至施工图设计的整个设计流程,提供系统性的设计咨询服务。在此期间,深度聚焦基坑支护、基础工程、地下室建设、装配式工艺以及塔楼结构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全方位、多维度的设计咨询工作。通过这种创新模式,项目设计自初始阶段起,便将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纳入核心考量范畴,有效规避了传统设计流程中因前期规划欠妥而引发的后期成本大幅攀升以及频繁的设计修改等问题,为项目的高效推进、成本合理管控以及整体品质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设计与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有机结合。
05咨询成果:
过程中与建设方及设计院相关专业负责人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交流、沟通、分析确保了各方面设计需求的充分对接,并在设计过程中予以全面的考虑。通过这种多方合作,能够及时按需调整设计方案,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成本最佳性。
经三方的共同努力,在确保项目质量与功能性需求全部满足的前提下,相对成控目标,为本项目创造直接经济价值过1000万元,无疑是对设计咨询工作成效的有力彰显,也为建设方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作者:同辰建筑 宋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分析总结,仅供参考
▌来源:同辰建筑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